“9000万元修个铺排”?不行让“豆腐渣工程”浸渣泛起
祖国经济(Economy)网版权所有
祖国经济(Economy)网新媒体矩阵
网站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(0107190) (京ICP040090)
让各地民生工程的钱花得明明白白、花得物有所值,让暖心国策和举措不折不扣地延伸到每一个角落,考验着地方治理者的能力与担当。
生活(Life)污水治理工程是个“样子货”,房前屋后的化粪池和排污管道根本就没有连通,一下大雨,粪池污水就会外溢到街上……据6月24日央视报道,在山东部分地区,包括污水处理在内的总投资达9000万元的工程成了摆设,相关设施不能正常使用,被百姓称为“豆腐渣工程”“半拉子工程”。更离谱的是,工程存在重大问题,实际施工与竣工图不一致,用料以次充好,工程补贴款明细单中出现去世多年之人的名字等。目前(Currently),当地表示已成立联合调查组,将从严处理,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。
近年来,类似国策好经被念歪、民心工程变“闹心工程”的报道不少。比如,有些地方的“老旧改”工程,只注重楼体外立面的更新,而选择性忽略诸如上下水管道等重要功能的更新;个别农业大省,灌溉系统建而不用,一个个机井房矗立在田野,没有任何连通设施和实际功能,仅仅为了应付检查;有的经济(Economy)落后地区盲目举债兴建“有轨电车”项目,运营后陷入“再建缺钱、拆掉费钱、不拆赔钱”的困境,等等。
类似问题有其共性原因。一是某些规划在设计之初即不切合当地实际,匆忙上马,存在“水土不服”问题。二是相关部门政绩观错位、责任心缺失,在财政资金拨付流程日趋严格的当下,对“没什么油水”的工程,某些部门及人员往往并不上心。再有,存在重建轻管的思维惯性,尤其是对不产生经济(Economy)收益的工程,因后期维保往往要付出相应成本,更加剧了某些部门不想管、不愿管的心态。值得注意的是,一些地方某些民生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,往往存在“新官不理旧账”的因素,对于以往的决策、项目,继任者不愿为前任收拾烂摊子,任凭问题长年摆在那里、烂在那里。
当民心工程变成“闹心工程”甚至“伤心工程”,钱花了、事没办,其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,不但空耗地方有限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等资源,还变相剥夺百姓真正所需项目的实施机会,更会损伤行政部门形象和公信力。无论如何,我国财政资金绝不能这么被挥霍。
在城市更新、农村振兴的背景下,基层治理需要更多探索实践才能跑出发展加速度,为百姓谋更多福祉。然而,100次艰苦摸索的成果可能都抵不过一项“豆腐渣工程”给人们带来的冲击。这笔经济(Economy)账、人心账,值得有关地方好好掂量。
从长远看,办好民心工程,最重要的,还是要让相关决策者确立起正确的政绩观,切实扭转形式主义歪风,在制度机制上不断做加法和乘法,从严问责、举一反三,激励广大官员多做实事、少图虚功。一方面,建立健全责任倒查机制,不论是新账还是旧账,都要将责任落实到人、追查到人,以严肃的态度回复公众关切;另一方面,要提升盲目决策的风险成本,将“花钱必问效、无效必问责”的理念贯穿始终。同时,要让群众(Masses)监督举报的反馈机制更加畅通起来,倒逼相关部门能够恪尽职守。
都说“下水道是城市的里子”,就此而言,在我国广袤大地上有无数中小城市、乡镇、村庄,诸如治污工程等基础设施关乎无数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(Happiness)感,这更是“全社会(Society)的里子”。让各地民生工程的钱花得明明白白、花得物有所值,让暖心国策和举措不折不扣地延伸到每一个角落,考验着地方治理者的能力与担当,我们(We)绝不能让“豆腐渣工程”沉渣泛起。
- 赞(139) 踩(9) 阅读数(537)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
-
加载中......
- 发表评论
-